您好,歡迎訪問宜昌交通旅游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官網!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旅游產業發展,如何走出游山觀水的傳統方式,怎樣擺脫門票經濟的單一發展模式?對此湖北宜昌一直在探索。
在第十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上,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與國際友人觀看“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團慰問演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劉良偉攝)
近年來,宜昌大力實施“旅游+”發展戰略,通過務實舉措使旅游和文化、農業、體育等行業融合發展,產生相互促進的“化學反應”,加出了好風景,也帶來了發展新思路。
三峽大壩旅游區年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拉動了壩區及周邊第三產業發展。(周星亮攝)
今年上半年,宜昌接待游客4948.74萬人次,同比增長12.81%,旅游收入513.88億元,同比增長13.37%。
“+文化”賦予好山水文化靈魂
初秋時節,在興山縣昭君村景區,一場《夢回故里》的光影秀,展現昭君從少年到出塞的感人經歷。走進昭君老宅,游客可以近距離體驗昭君成長的家庭環境。
作為昭君故里,興山縣把打造“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納入該縣發展戰略。去年宜昌市昭君文化促進會成立,昭君文旅開發上升為市級戰略。
如今一批好點子已開花結果:聯合呼和浩特、西安,將昭君和親路打造成國家精品旅游線路,深挖沿線旅游資源,娘家婆家文化碰撞;將農歷8月15日設為昭君紀念日,開展“中秋月圓憶昭君”活動;開通“重走昭君路”旅游列車,舉辦系列音樂節、美食節;正逐步放棄門票經濟,增加客流,實現游客愿意來,產品帶得走。上半年,全國207.9萬游客到興山憶昭君,實現旅游產值16.73億元,增長17.2%。
不僅是興山,在屈原故里秭歸,文化旅游產業正茁壯成長為引領產業和支柱產業。屈原祠內,屈原的生平事跡和經典文學篇章吸引一批批游客學習;薅草鑼鼓、秭歸花鼓戲、秭歸山歌通過鳳凰山青灘古民居文物保護區向外傳承;婚嫁習俗、民俗民風在鏈子崖的青山綠水間演繹。而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內,投資數千萬元新建博物館、非遺館、端午劇場和九歌苑戲樓,打造出融合秭歸多元文化元素的系列文化劇目。秭歸縣委書記盧輝說,“秭歸正根植于屈原文化、端午文化、柑橘文化、峽江文化,努力打造秭歸IP。”
宜昌開通“長江夜游”航線,三峽游輪目前已接待游客近50萬(周星亮攝)
在三游洞景區品一品古代文人墨客有關三峽的詩文碑廊,到三國歷史文化名城當陽尋訪關公足跡,去宜都楊守敬故居探尋三峽第一學者的少年勤讀時光;或者去三峽人家風景區在幺妹子的山歌和纖夫的號子聲里感受峽江人的生活狀態,到車溪農家博物館體驗一把打鐵、榨油……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擁抱旅游市場,在宜昌多個景區成為現實,也成為越來越多游客鐘情宜昌的原因。
宜昌,這個擁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文化的魅力城市,正為青山綠水注入文化靈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開啟宜昌旅游黃金時代。
“+農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日前,第七屆湖北宜昌(夷陵)柑橘節正在緊張籌備中,將于9月下旬在夷陵區官莊村舉行,將與第二屆全國農民廣場舞(健身操)大賽聯合舉辦。作為宜昌的品牌農旅活動,柑橘節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采摘,共享豐收之樂。
旅游+農業的發展方式,如今在宜昌各地精彩呈現,成為鄉村振興的發展新動能。
7月18日,“2019三峽秭歸·西陵峽小水果之約”在秭歸縣屈原鎮西陵峽村舉行,近千人齊聚江畔,賞歌舞、觀影展、品水果,欣賞青灘扯灘表演,進果園游園采摘?,F場,多家電商企業與當地政府簽訂購銷協議,當天售出白花桃3500公斤,銷售金額3.5萬余元。
“光賣桃子可以增收5萬元。”村民周建強兩口子都是殘疾,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近年來,西陵峽村不斷推動農旅深度融合,全面發展城郊休閑、觀光農業,每年接待游客不低于15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3000萬元。
行走宜昌大地,鄉村旅游節慶活動此起彼伏。五峰青崗嶺采茶節、長陽火燒坪高山蔬菜節、宜都弭水橋村紫薇花節、夷陵官莊村柑橘節、長陽點軍宜都秭歸等地的年豬節……200多個鄉村農事節慶活動貫穿全年,建成了一批基礎設施配套、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品牌響亮的集農業觀光、休閑娛樂、文化交流、商業聚集、旅游體驗等為一體鄉村文化旅游示范點。
產業要發展,規劃需先行。宜昌在調研評估旅游資源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宜昌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建立旅游扶貧規劃項目庫,對重點鄉村旅游扶貧工程進行規劃策劃。目前,有五峰自治縣栗子坪村、白溢坪村、大栗樹村、火田炕村、林家坪村、茶園村、長坡村、蘇家河村、洞口村,秭歸縣羅家村、石柱村、屈原村,長陽自治縣鄭家榜村、關口埡村、龍池村、麻池村等111個村專門制定了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或方案,市、縣、鄉、重點村四級鄉村旅游規劃日趨完善,為鄉村旅游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宜昌積極開展鄉村旅游品牌創建。遠安縣、夷陵區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點軍車溪村、長陽鄭家榜村、五峰栗子坪村、夷陵官莊村成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同時擁有湖北旅游強縣5個、湖北旅游名鎮4個、名村16個。
興山縣朝天吼景區把漂流運動成為促進當地旅游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富民”運動。(史家民攝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宜昌共舉辦“愛上宜昌四季好玩”、土家女兒會等20多個農業旅游活動深受企業、群眾歡迎,54場文化主題活動吸引1450多名非遺傳人、23萬多群眾參與,為鄉村集聚了人氣,增加了收入。
如今,旅游也成為宜昌人民脫貧致富支柱產業。截至去年底,全市62個全國旅游扶貧重點村累計新發展農家樂467家、民宿84家、鄉村客棧116家。全市鄉村旅游帶動就業人數累計13.80萬人次,旅游產業幫助兩萬人實現脫貧。
“+體育”開拓全域旅游新方向
三峽人家景區創新運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將民間文化、民俗文化和三峽的獨特的自然景觀元素融合在一起。(王衛東攝)
地處長江之濱、山水資源豐富的湖北宜昌,近年來順應體育旅游發展趨勢,通過體育項目與旅游資源巧妙“嫁接”,開拓了全域旅游新方向,催生了旅游發展新業態。
8月28日,2019第十屆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宜昌枝江賽段)新聞發布會在宜昌舉行。會上宣布,該賽事將于9月11日舉行。屆時,來自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22支車隊將同場競技,感受現代化田園城市的風采。
自行車運動是枝江市努力打造的一張體育旅游名片。自2010年起,該市依托萬里長江第一江心洲——百里洲鎮獨特的地域優勢,連續成功舉辦九屆環洲自行車賽,八年來,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000多名自行車選手參賽,吸引國內外游客近30萬人。
由中國田徑協會主辦的金牌賽事遠安田野馬拉松3月17日在湖北遠安鳴槍開跑,來自國內外的8000多名選手在美麗田野和金色花海中暢跑競速。遠安田野馬拉松是國內較早以田野為特色的馬拉松賽事之一,創辦于2016年,首屆即被中國田徑協會評為銅牌賽事和生態特色賽事,2018年提升為金牌賽事。“賽道沿途油菜花飄香,空氣清新,奔跑起來十分愜意。”來自黃石的女跑友吳宇是第一次來遠安參加馬拉松。她說,沿途一處處田園美景,讓人忘了疲勞,不知不覺就跑到了終點。
同樣吸引游客參與的,還有宜昌馬拉松,創辦于2016年10月,去年“宜馬”有了多重身份,既是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的第一站,也是“我要上奧運”系列賽事之一。賽事吸引了不少想要沖刺全國馬拉松和東京奧運會的專業長跑運動員加入,包括埃塞俄比亞、肯尼亞、捷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選手。
6月16日,2019中國宜昌自然水域國際極限漂流F1大獎賽總決賽在宜昌市興山縣朝天吼漂流景區舉行。來自14個國家的43個專業隊選手和來自32個國家的2000多名漂流愛好者共同上演了一場水上爭鋒競速大戲。
目前宜昌市已發展各類漂流項目近20個,培育了朝天吼、九畹溪等漂流知名景區,研發了世界首例“龍舟漂流”運動,在興山常年舉辦了國際漂流大賽,誕生了宜昌首枚體育服務業國家注冊商標。如今宜昌市以龍舟、漂流為代表的體育旅游融合發展新業態已成為宜昌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力量。
不僅如此,宜昌還有汽車場地越野賽、登山挑戰賽、中國三峽(宜昌)超級越野賽等品牌體育節會。目前宜昌也依托于山水資源優勢,發展戶外休閑運動,打造“中國戶外休閑運動之都”:在宜都、枝江、遠安、五峰、夷陵等地建成以登山、自行車等戶外休閑運動為特色的產業基地;在遠安、興山、秭歸、點軍、猇亭等地建成以漂流、龍舟等水上運動、汽車越野運動為特色的產業基地;在秭歸、長陽、夷陵等地建成以滑翔、動力傘等航空運動為特色的產業基地。
枝江市以賽事凝聚人氣,帶動了鄉村休閑旅游發展,自行車運動已經成為當地的體育旅游名片。(劉康攝)
“多年來打造的精品體育賽事,催生了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旅游景區和旅游目的地,有效推動了旅游產業發展。”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春烺說。
責任編輯:郭惠芬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昌交旅集團 版權所有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宜昌 鄂ICP備16001924號